1 Byte=8 bits → MB/s ≈ Mbps ÷ 8
。實測時還會受到延遲、路徑、協定與裝置效能等影響。常見對於虛擬主機連結速度的理解誤區
1.虛擬主機網路速度:指的就是主機空間的連通(不管是連出/連入)網路頻寬(延伸閱讀:流量與頻寬的差別,針對頻寬作說明),頻寬愈大,一次可以傳輸的檔案就大,也可以同時接受多人的連入。補充:頻寬像水管寬度,能同時承載更多資料流,但不等於每個用戶的實際速度一定等比例提升。
2.虛擬主機連結速度≠網頁開啟速度,虛擬主機連結速度只是影嚮網頁開啟速度的眾多因素之一,其他還有:程式Loading、資料多寡、是否連結外部主機…等因素。補充:還包含延遲(Latency)、抖動(Jitter)、資料庫查詢效率、CDN/快取設定、影像與 JS/CSS 最佳化等。
3.主機代管商那的網路頻寬大,使用端的網路的頻寬也要大,才有意義。 同時網路速度也受到距離的影嚮,比如:人在台灣,從台灣主機下載檔案與從美國主機下載檔案速度會不同,網速會受到距離(因電力、訊號干擾相關)而耗減、海底電纜(設備新舊、中繼站)狀況…等的影嚮。補充:跨國連線需經過多個電信節點與海纜,中繼與擁塞會讓速度與穩定度下降。
4.網路的速度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嚮,如:距離、不一樣的網路商、國家政策的影嚮…等,就像是國外虛擬主機經過一個海底電纜且中間經過不同的網路商,1MB/s己是很不錯的表現,又亦或中國大陸的縮減對外國家頻寬規定或清查網路訊息…等,都會的影嚮且網路的速度不會一直不變的,會有上下起伏。補充:實測應多次、多時段、多節點比對,避免以單次結果下結論。
5.網路商(含主機空間商)說的頻寬大小,與我們於瀏覽器看到的下載的速度單位不一樣,由於在說明時常會慣用m來表示,故會造成誤區,如:主機空間商說頻寬有100m;與我們下載時的10MB/s是不一樣的單位,如下便會說明。補充:m 常指 Mbps,而瀏覽器顯示為 MB/s,二者差 8 倍(詳見下方換算)。
網路(含主機空間商)對於頻寬的計算單位說明-MBPS(正確寫法:Mbps)
MBPS此為網路頻寬的正式的計算單位,國外的網路商也是一致使用的單位。說明:一般以小寫 Mbps
表示,每秒百萬位元(Megabits per second)。
※此也提供HINET的相關說明,請點我。且Hinet在牽完網路線時,是請用戶使用他們的軟體(Dr. Speed)來作測試(請點我參詳網頁說明),而非在Hinet官網提供一個下載檔,讓用戶使用瀏覽器下載的方式來測試。
※下圖為Hinet中華電信提供的頻寬圖表。
※下圖為國外機房提供的頻寬圖表:
※下圖為cPanel控制台→頻寬的畫面(何謂cPanel控制台請點我)
由瀏覽器提供下載主機空間上的檔案時的單位計算為:MB/s
由於電腦上的空間計算是用KB/MB計量的,故在瀏覽器上看到的下載檔案,顯示單位是MB/s,如下圖。補充:瀏覽器的數值會受到 TCP/HTTP 標頭、TLS 加密、硬碟寫入速度與 CDN/節點距離等因素影響,通常低於理論換算值。
如何將下載單位換算成虛擬主機常用的單位?(不同顯示的下載速度間單位相互間的換算)
●網路最小傳輸單位以bit(小b)為計量:MBPS=Mb/s=Mbit/s。
●電腦最小檔案單位以byte(大B)計量:MB/s=Mbyte/s。
→因為在網絡訊息世界常會有大B、小b來別區分。
→而1 byte=8 bit。
→故此虛擬主機商說的:100m=100mbps;再在我們這裡最快(理想)的狀況是12.5MB/s。
# 理想換算:MB/s ≈ Mbps ÷ 8
100 Mbps ≈ 12.5 MB/s
300 Mbps ≈ 37.5 MB/s
1 Gbps ≈ 125 MB/s
實測常見(扣協定與路徑耗損,抓 70%~90%)
100 Mbps × 0.8 ≈ 10 MB/s
P.S.如何測試您的網路速度?如上述,可以使用Hinet提供的Dr. Speed軟體測試;或是使用第三方測速的網站,如:FAST(請點我連結),SpeedTest(請點我連結) →一樣測試的單位為上述所說的MPBS哦!(正確為 Mbps)當然測試結果有任何的問題也請再洽詢您的網路廠商確認。
※提供微開箱:ServerZoo主機的連線狀況實測文章,請點我。
如何測試網速與主機連線狀況
- 先以 FAST.com / SpeedTest 測 ISP 下行/上行與延遲,建立基準值。
- 下載同一個 測試檔(例如 1GB)各測 2~3 次,觀察平均值與波動。
- 比對 台灣節點 vs 海外節點;跨國客群更需檢查國際路徑品質。
- 如使用 WordPress:啟用快取(LiteSpeed/NGINX)、設定 CDN、壓縮圖片與 JS/CSS,重測首屏時間(TTFB 與 LCP)。
- 進階:以
curl
觀察 DNS、TCP、TLS、TTFB 與總時間:curl -L -o /dev/null -w "DNS:%{time_namelookup}s TCP:%{time_connect}s TLS:%{time_appconnect}s TTFB:%{time_starttransfer}s TOTAL:%{time_total}s\n" https://你的網域/測試檔.zip
另一種(FTP軟體)在使用主機空間時會看到的下載單位:
在FTP軟體傳時,使用的單位為:MiB/s;(此牽扯MiB/s的檔案單位是用1024制計算,此不贅述)
※因1MiB/s=1 MB/s*(1.024)的平方;其差異不大,故在實務上,會將MiB=MB的方式來看待。補充:MB 為 10 進位(1MB=1,000,000B),MiB 為 2 進位(1MiB=1,048,576B),一般判讀近似即可;嚴謹估容量時要分清楚。
結論
網路的速度是一個雙向來回的關係,因此在考量 虛擬 主機連結 前,優先要確保自己本地端的網路狀況,如頻寬是否多大,是否多人使用,是否有其他人在下載等,該文章也試用在選擇公司/家用網路前閱讀,易於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案。
綜合上述,一般一個網頁的大小,不大會超過1MB,故在無其他因素的干擾到,若您的下載速度>1MB/s,網頁應該在1秒內開出來。而虛擬主機商的頻寬愈大,有助於大檔案的傳輸,也可以〝同時〞讓許多人瀏覽。結合上述-理解的誤區第四點所述,一般主機空間的頻寬是共享式,故100mbps頻寬,客戶下載可以用到12.5MB/s前題,在於雙向端沒其他人使用,且是直通的狀況(沒有再連其他網路),故在可以理解自己下載的狀況不會是問到的虛擬主機商提供頻寬的狀況。
而若您在意糾結是網頁開啟速度,影嚮的原因很多(故前後文均提醒到網路速度只是其中一環),故需要更深入的確認理解,才能有效改善問題。
實務建議(快速清單)
- 開啟伺服器與頁面快取(如 LiteSpeed Cache)。
- 壓縮圖片、啟用延遲載入、合併/壓縮 JS 與 CSS。
- 導入 CDN 就近節點傳送,降低跨國延遲。
- 優化資料庫:加索引、避免 N+1 查詢、定期清理暫存。
- 建立監測:追蹤延遲、錯誤率與頻寬尖峰,異常即時告警。
常見問題
Q1:Mbps 與 MB/s 有什麼差別?
Mbps 是網路傳輸率(每秒位元 bits),MB/s 是檔案大小單位(每秒位元組 bytes)。1 Byte=8 bits,因此理論上 MB/s ≈ Mbps ÷ 8。
Q2:為什麼我的實測值比理論換算低?
協定開銷(TCP/HTTP/TLS)、跨國路徑、節點擁塞、伺服器負載、磁碟寫入、Wi-Fi 環境都會影響。一般可抓理論值的 70%~90% 作為合理範圍。
Q3:怎麼測試目前網站的連線速度是否正常?
先用 FAST/SpeedTest 測 ISP 基準,再下載同一測試檔數次取平均;同時比對台灣與海外節點。開發者可用 curl
觀察 DNS、TCP、TLS、TTFB 與總時間。
Q4:FTP 顯示 MiB/s 跟 MB/s 一樣嗎?
不完全一樣。MiB 為 2 進位(1MiB=1,048,576B),MB 為 10 進位(1MB=1,000,000B)。實務上差異不大,但嚴謹估算時要注意。
Q5:提升開站速度,該先做哪幾件事?
啟用伺服器/頁面快取、壓縮圖片與程式碼、導入 CDN、優化資料庫查詢與索引、持續監控延遲與錯誤率。
Q6:100Mbps 主機頻寬理想下載值是多少?
理論約 12.5MB/s;實測常見 8~11MB/s,依路徑、協定與負載而定。
文章來源: https://wpoki.com
GIPHY App Key not set. Please check settings
One Comment